太晚吃晚餐,會容易變胖,對心臟也不好
最近有個研究發現,太晚吃晚餐(或睡前吃很多東西),會容易變胖,也會有比較高機率得到心臟疾病。 研究人員讓一群受測者,分別嘗試兩種進食時間。 第一種進食時間,是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七點,用餐三次,吃兩次點心。 第二種進食時間,是從中午十二點,到晚上十一點,一樣用餐三次,吃兩次點心。 受測者睡眠時間保持一致,都是從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九點。 每一種進食模式,都會持續八週,然後測量一些基本生理資訊。 比照兩種進食模式的資訊後,研究人員發現,晚上七點以後進餐,會比較容易導致體重增加,以及胰島素、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濃度升高。這些效果加總起來,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。 研究者發現,太晚進食會減少脂肪的代謝,血糖與胰島素會增加。 較早進食的人容易有飽足感,太晚進食的人容易餓,然後又吃更多。 有些研究認為,比起早上進食,晚間進食激起的飢餓感高出兩倍。 另一個類似的研究則發現,太晚進食除了會增加飢餓感,也會增加對澱粉類食物和肉類的渴望。 太晚進食的人,「飢餓激素」會增加,「飽足激素」會減少,然後就更容易餓、更容易吃更多。 研究發現,「晚進食」使參與者清醒16小時內的「飽足激素」水準下降了16%。此外,「晚進食」使「飢餓激素」與「飽足激素」的比例增加了34%,這與飢餓感相關。 晚進食的參與者能量消耗顯著降低,24小時內的平均核心體溫也顯著降低。 還有一個理論是:進食、消化,會讓身體機能忙著分解這些食物,就沒辦法好好做一些細胞再生與修復的工作。 所以啦,怕胖、或覺得自己太胖的人,最好是想辦法戒掉太晚吃飯、太晚吃宵夜的習慣。